首頁 |
|
習近平論“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2022年)
VW001.015.20220127.001
我一直牽掛著災區群眾,今天到山西第一站就來到這里,是要實地看一看災后恢復重建情況??吹酱迦荽迕哺蓛粽麧?,生產生活秩序得到恢復,重建修繕的房屋安全暖和,家家都在忙年,年貨備得也很齊全,莊稼地里孕育著生機,我感到很欣慰。鄉親們在生產生活上還有什么困難,黨和政府要繼續幫助解決。要統籌災后恢復重建和鄉村振興,加強流域綜合治理,補齊防災基礎設施短板,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帶領人民群眾用勤勞雙手重建美好家園,用不懈奮斗創造幸福生活。
習近平2022年1月26日至27日赴山西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的講話
VW001.015.20220127.002
建設現代化國家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要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讓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越走越有奔頭。
習近平2022年1月26日至27日赴山西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的講話
VW001.015.20220306.001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
習近平2022年3月6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的講話
VW001.015.20220306.002
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要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要優化布局,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保證糧食年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裝中國糧。要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讓農民能獲利、多得利。
習近平2022年3月6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的講話
VW001.015.20220306.003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農田就是農田,只能用來發展種植業特別是糧食生產,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用途管制,規范占補平衡,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監管,推進撂荒地利用,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農田必須是良田,要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分類改造鹽堿地,努力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要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全面壓實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中央要和各地簽訂耕地保護“軍令狀”,嚴格考核、終身追責,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
習近平2022年3月6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的講話
VW001.015.20220306.004
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必須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要發揮我國制度優勢,科學調配優勢資源,推進種業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快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要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健全品種審定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以創新鏈建設為抓手推動我國種業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2022年3月6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的講話
VW001.015.20220306.005
要樹立大食物觀,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掌握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缺了哪樣也不行。要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同時要從傳統農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發展生物科技、生物產業,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要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開發豐富多樣的食物品種,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
習近平2022年3月6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的講話
VW001.015.20220306.006
鄉村振興不能只盯著經濟發展,還必須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重視農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視法治建設,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作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要健全農村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持續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依法打擊農村黃賭毒和侵害婦女兒童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習近平2022年3月6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的講話
VW001.015.20220306.007
要補齊農村社會福利短板,加強對農村老年人、兒童、“三留守”人員等特殊和困難群體的關心關愛。
習近平2022年3月6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的講話
VW001.015.20220413.001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集中攻關,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用中國種子保障中國糧食安全。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農業科研工作者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拿出十年磨一劍的勁頭,勇攀農業科技高峰。
習近平2022年4月10日至13日在海南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15.20220413.002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要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吸引包括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大學生、退役軍人等在內的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習近平2022年4月10日至13日在海南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15.20220413.003
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還要繼續奔向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鄉村振興要在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上下功夫,繼續做強做大有機農產品生產、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產業,搞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全面振興有效銜接。
習近平2022年4月10日至13日在海南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15.20220413.004
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要推進城鄉及墾區一體化協調發展,加快推進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完善天然橡膠產業扶持政策。
習近平2022年4月10日至13日在海南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15.20220608.001
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要嚴守耕地紅線,保護好這片產糧寶地,把糧食生產抓緊抓牢,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
習近平2022年6月8日在四川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15.20220608.002
水稻良種育種周期長,需要反復試驗篩選,我國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付出了艱辛努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確保老百姓豐衣足食作出了重要貢獻,功不可沒。推進農業現代化,既要靠農業專家,也要靠廣大農民。要加強現代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和技術培訓,把種糧大戶組織起來,積極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高效農業。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習近平2022年6月8日在四川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15.20220608.003
鄉親們吃穿不愁后,最關心的就是醫藥問題。要加強鄉村衛生體系建設,保障好廣大農民群眾基本醫療。要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好,團結帶領鄉親們脫貧之后接續推進鄉村振興。
習近平2022年6月8日在四川考察時的講話